欢迎光临武汉大学出版社!
图书详情首页 > 图书中心
分析化学教程
作者:孟凡昌编 版次:1-1 开本:16 页数:365 千字数: 装帧方式:平装
ISBN 978-7-307-06219-1 出版时间:2009-02-03 印刷时间:2009-02-03 定价:¥34元 浏览量: 购买图书
本书强调分析化学的测量学属性;用高尔顿钉板解释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用统一的观点和方法处理滴定曲线和终点误差;区分缓冲指数和缓冲容量的概念;引入了解析法等。
本书可作为理、工、师范类大学分析化学教材,亦可供分析化验人员自学。

第一章 绪论
1.1 分析化学的定义
1.2 分析化学的学科基础
1.3 分析化学的内容及其定义
1.4 分析化学的地位及重要性
1.5 分析化学,面临的问题
1.6 分析化学的教育
1.7 思考题
第二章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2.1 取样
2.2 试样的分解
2.3 掩蔽分离与测定
2.4 定量分析结果的表达
2.5 标准物质及标准溶液
2.6 分析化学中的计量单位及符号
2.7习题
第三章分析化学中的数理统计和误差控制
3.1有关误差理论和数理统计的一些名词术语
3.2 正态分布与随机误差
3.3 测量值的统计处理
3.4 显著性检验和可疑值的处理
3.5 误差的积累
3.6 提高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几种方法
3.7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3.8 习题
第四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
4.1 概述
4.2 分布系数的δ的计算
4.3 质子条件与PH计算
4.4 对数图解法
4.5 酸碱缓冲溶液
4.6 酸碱滴定曲线
4.7 酸碱指示剂
4.8 重点误差
4.9 酸碱滴定的应用
4.10 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
4.11习题
第五章络合平衡和络合滴定
5.1 概述
5.2 络合平衡
5.3 副反应系数α与条件常数K’
5.4 络合平衡的浓度对数图
5.5 pL及pM缓冲溶液
5.6 滴定曲线
5.7 金属指示剂
5.8 络合滴定终点误差
5.9 络合滴定中的酸度问题
5.10 络合滴定中的干扰问题
5.11 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
5.12 络合滴定的方式
5.13目测法终点误差公式的推导
5.14 习题
第六章沉淀滴定
6.1 滴定曲线
6.2 终点误差
6.3 指示剂
6.4 混合离子的沉淀滴定
6.5 习题
第七章氧化还原平衡和氧化还原滴定
7.1 氧化还原平衡
7.2 滴定曲线
7.3 指示剂
7.4 终点误差
7.5 氧化还原滴定的预处理
7.6 氧化还原滴定的应用
7.7 习题
第八章滴定分析小结
8.1 用林邦的副反应随想讨论滴定曲线和终点误差
8.2 有指示剂参与的酸碱滴定终点误差
8.3 有指示剂存在时的滴定曲线
8.4 对Ringbom公式的深入探讨
第九章沉淀平衡和重量分析
9.1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9.2 浓度对数图
9.3 有关沉淀平衡的几个算例
9.4 沉淀重量法
9.5沉淀条件的控制
9.6 沉淀剂的选择和有机沉淀剂
9.7 沉淀重量法的应用
9.8 沉淀重量法测量结果的计算
9.9 习题
第十章分析化学常用的分离方法
10.1 概述
10.2 沉淀分离法
10.3 萃取分离法
10.4 层析分离法
10.5 离子交换分离法
10.6 习题
第十一章仪器分析概述
11.1 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
11.2 仪器分析的分类
11.3 一起分析发展概述
第十二章吸光光度分析
12.1 概述
12.2 吸光光度法的特点
12.3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引
12.4 溶液对光吸收的基本定律——郎伯-比尔定律
12.5郎伯-比尔定律的推导及工作曲线
12.6 吸光光度法的灵敏度
12.7 吸光光度发的仪器设备
12.8 吸光光度法的条件试验
12.9 光度分析的误差
12.10 吸光光度法测量技术的发展和改进
12.11 吸光光度发的其他应用
12.12 习题
第十三章原子光谱分析
13.1 原子发射光谱
13.2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13.3 习题
第十四章分析化学中的色谱技术
14.1 气象色谱
14.2 高效液相色谱
14.3 毛细管电泳
14.4 习题
第十五章电化学分析
15.1 电位分析
15.2 极谱法
15.3 电解分析和库伦分析
15.4 习题
附录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