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知识界兴起了对以道家思想和唐诗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推崇热潮,视其为反思西方文明危机的“东方之光”。本书聚焦于此背景下德语诗人对中国唐诗的创造性“改译”(Nachdichtung)实践,以德国自然主义诗人阿诺·霍尔茨、印象主义诗人理查德·德默尔和表现主义诗人克拉邦德为核心个案,深入考察他们如何借助法语/英语中介译本对李白等唐代诗人的作品进行自由改译。研究旨在通过一手文本细读与多语种平行比较,分析三位不同流派诗人在改译唐诗过程中的策略、变异与创新,并揭示其改译行为与德国社会现实、文艺思潮及时代哲学话语的深层互动机制。
张小燕,华中科技大学中外语言文化比较研究专业博士,德国哥廷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德文学关系翻译研究。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在《德国研究》《中国翻译》《外国文学动态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